西安航空学院推进“1234”精准资助模式 实现资助育人良性循环
日期:2024-04-04 08:42:47 来源:陕西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
【编者按】为大力拓展资助育人新路径,推动学生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拓展,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资助育人品牌,2023年,省教育厅评出10个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集中展示高校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过程中,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特色经验和先进做法,营造浓厚氛围,辐射带动全省高校为受助学生搭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成长成才平台,培养造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目标,把解困与助志、助智相结合,培养学生航空报国情怀,多措并举推进“1234”精准资助模式,有效实现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的高校资助工作目标。
坚持“一个目标”,聚焦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立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家庭经济困难生源占比较高的实际,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资助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将资助育人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落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一个目标”不动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拓展工作思路,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西安航空学院“资助宣传大使”返乡入户现身说资助政策
学院每年选聘师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通过进教室进宿舍讲资助故事、返乡入户现身说资助政策、主题班会论资助焦点、义务劳动践行资助精神等途径,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诚信感恩励志宣讲、“精准资助·助我成长”传播资助好声音等活动,精准实施“受助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通过航空英模及“四馆一坪一课”(航空文化博物馆、航空科技馆、校史馆、双拥模范展览馆、停机坪及航空特色课程)精神引领、拓展勤工助学岗位、评选受助学生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宣传表彰先进榜样等措施,激发学生扎根一线、服务基层、报效祖国内生动力,有效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
西安航空学院16支走访工作队赴24个区县开展“2023年暑期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
学院通过实地调研、家访慰问、谈心谈话、大数据分析等途径,精准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科学分析重点保障学生群体需求,动态研判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精准化做好保障型资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修订完善各类奖助学金实施办法,严格评选监督,保持零差错零投诉工作底线,规范化做好奖励型资助;优化拓展奖、助、勤、贷、补等资助项目质量和数量,推动学生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拓展,多元化做好发展型资助。
西安航空学院为受助学生开展考研、专升本辅导并免费发放备考资料
——“四个过百”行动。学院每年走访慰问上百名受助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及家长实际需求,搭建家校间沟通桥梁,实施“爱无疆·送温暖”行动;聘任上百名资助宣传大使,进教室进宿舍、返乡入户宣传资助政策,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上学经济之忧,实施“传薪火·勇担当”行动;资助上百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返乡路费,助力学生顺利返家过节,实施“送路费·度佳节”行动;为上百名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和企业奖学金等优秀学生的家长邮寄喜报,家校携手创优良校风学风,实施“寄喜报·传佳音”行动。
——“短板提升”行动。学院通过动态监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精准统计受助学生挂科、重修等学业短板,邀请资深教师、优秀学长帮扶团等开展学业帮扶行动;紧抓国家研究生考试、专升本考试、就业招聘契机,邀请校内外专业指导教师开展“阳光精锐成长训练营”行动,为学生搭建与升学目标院校、就业目标单位间对接桥梁,提高学生升学和就业质量;依托各二级学院特色教学及科研力量,开展“助学圆梦育新人-为国育才建新功”创新创业及专业知识技能讲座,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前沿、优化创新思路、知悉行业发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素养。
——“两爱益终身”行动。学院通过引导受助学生在假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和体育锻炼,将培养劳动精神、增强运动意识贯穿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全过程之中,充分培养学生爱劳动、爱运动“两爱”情怀;号召受助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阅读文化典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阅读科技文献、拓宽专业知识视野,阅读百年党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实现阅读铸魂育人,让学生受益终身。
——“特殊困难救助”行动。学院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向每位新生随寄一份学校资助政策宣传册,畅通资助服务热线和绿色入学通道,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通过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家庭经济情况监测体系,实时关注学生家庭变故,常态化开通特殊困难救助“绿色通道”,对因出现突发状况、受自然灾情疫情影响等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主动作为,及时给予资助,并加强救助政策宣传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